1. 首頁>>報紙

〔散文〕麥收記憶

每年6月,進入收麥季節,農村一派繁忙景象,家家戶戶開始忙碌起來,做好收麥的一切準備。

童年時,我非常害怕過麥忙天,雖然那時因為年齡小還沒有像大人那樣累死累活地在麥田里勞作,但就割麥、拾麥,幫助家里打麥、收麥,累得腰疼、腿酸, 好幾天過不來。

家鄉的農民太辛苦了。實行大集體時,每個生產隊糙一個大場,場糙好后,開始割麥,割麥按割多少垅記工分。生產隊邊割麥邊用鐵轱輪牛車拉回去垛在打麥場上。然后,一場一場地打。只要天氣晴好,每天攤一至兩場打麥。打麥要先曬場,就是把垛起來的麥秧子攤在場上,讓太陽曬干,曬一會再翻一次。中午開始打場。就這樣,一天天的打麥。所有麥子打完,需要將近一個月。后來,實行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,麥收前,家家戶戶都會在自己的麥田地頭割一片小麥糙一個小場,做好打麥的準備。

那時,還沒有聯合收割機,只有寥寥無幾的小型收割機,也是只能割不能打,割后用架子車拉到場里再打,但也是少的可憐,一般群眾根本排不上號,只好用鐮刀割麥。割麥子又苦又累,還得忍受陽光的曝曬。記得,有一年收麥,天不亮父親就把我和哥哥叫起來,跟他一起到村西地運糧河畔的責任田里割麥,到麥田后四周仍是黑呼呼一片,空氣里彌漫著濃重的泥土和麥香的氣息。睡意朦朧中我們開始了一天的勞作。說實話,我最害怕收麥了,收麥又臟又累,過一個麥天就會脫一層皮,當我在火烤一般的烈日下,用弱小的身軀,割麥、幫父親裝麥、拉麥、打場、揚場的時候,我的脊背被曬得通紅通紅的。特別是割麥、裝麥時,尖利的麥芒刺得我火辣辣地疼,額頭的汗水流下來蟄得我兩眼模糊不清。但,我為了給父母分憂,咬著牙,鼓足勇氣,再苦再累,也要堅持著把麥子收完。

到了20世紀80年代,我已經成家立業。雖然我進城參加了工作,可我骨子里仍然是農民,始終保持著農民的本色。我的心里總是牽掛著農村的父母、妻子和孩子。每年麥收季節,總是請幾天假回去幫助家里把麥子收了。這樣,雖苦雖累,但更豐富了我的農村生活。使我的文學作品會更加接地氣,更加貼近農村、農業和農民。

近年來,隨著時代的進步,農業機械化的發展,大型聯合收割機的普及,收麥不再用鐮刀割了?,F在麥子熟了,人們不用慌不用愁,不用再準備什么,只要拿著裝麥子的袋子站在自家地頭等著就行了。有些收購糧食的商人,直接在地頭把你的麥子以合理的價格買走,根本不需要往家運?,F在收麥時在外打工經商的人根本用不著回家,因為幾乎沒啥重體力活兒,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就能搞定。

現在,雖然家里的責任田已承包給別人耕種,不用回去收麥了。但是,收麥季節,我還是非常懷念過去大集體時的收麥情景。我佩服家鄉的父老鄉親,他們勤勞善良,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東西。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、敬業和創業的意識,永遠激勵著我,不忘初心,砥礪奮進,勤奮筆耕,努力創作出更好的反映農村生活體載的文學作品。

(本報記者 孫臣付)

本文采摘于網絡,不代表本站立場,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:http://www.abstracteyebooks.com/yingxiao/90.html

聯系我們

在線咨詢: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

微信號:17719915188

工作日:8:00-17:30,節假日休息

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